Susan Kuang:『無論身處哪一個人生階段,路都沒那麼窄,足以容納下一個以上的選擇。而且每一個選項都沒有對錯,端看做決定的人如何詮釋。』
作者簡介:Susan Kuang
留美MBA,Linkedin專欄作家,自媒體人。
將斜槓青年引入中國的第一人。
1. 在人生的交叉口,你會往哪裡走?
我的日常書單中,最常出現的兩種,一種是人生成功方法、傳記、生活經驗等,另一種是旅遊、壯遊、冒險類的書籍,我想這兩種書都有一個共同點,不管是在工作崗位上有多少的成功,遊歷過多少的壯麗的景色,最後最後都會回歸本質便是自己。
成功有很多種,財富自由、大型企業的領導者、暢銷作家、知名演藝人員;
完美的旅遊也有很多種,走路/機車環島、去過很國家城市、探索原始自然文化等。
但什麼是成功的人生,能定義的不是社會的價值觀,不是你父母親戚旁人的眼光,而是回歸內在,自己的心態,達到自己所期望,便是最成功,最完美的人生!
小而美的成功亦是成功。
- 現代企業還能撐多久?
我生在台灣長在台灣,畢業後,工作也在台灣,才在社會上闖蕩一年,待過一間大集團公司,一間中型企業,職位是屬於機械類別的工程師。
目前為止大多都是公司主管或業務從客戶端接案,遵循客戶提供的條件,設計出解決客戶問題的產品,工作內容算是蠻單純的,但背後的商業行為便是指定了哪些供應商,從這之間收了多少回扣,取得多少利益,並為公司帶來多少利益,不得不說公司本來就需要賺錢,需要盈利,然而在資訊越來越開放的年代,這些企業的經營模式還能再撐多久呢?
越來越多開放的平台,技術交流平台,公開的開源軟體,自行開業的經營管理經理人,以前需要由公司培養技能的專業人員逐漸跳脫出框架,公開透明的收費價格,清楚條例的專業技能,已經漸漸取代了僱傭員工,企業可以短暫的雇用少數精銳,而不需要長期員工來解決問題。
我沒有去過美國,更別說待過矽谷,從書中得知,矽谷的工作環境已經漸漸的由傳統的企業文化轉變成扁平化的人員架構,販售的商品及服務不單單是由上級或業務取得,分配給下級生產,而是可以由員工提出提案、專案報告給上級審批可行性,若評估後具有價值,便會提供資金給員工籌組專案團隊來開發新的產品,進而跳脫舊有企業的框架,人人都有機會是自己專案的主管,人人都有機會為公司帶來新的機會及價值。
「人」才是核心的價值!
2. 迎接多職人生
其實許多人身邊便有個全年無休、無限包容的多職者:媽媽!
而我現在呢,工程師/?⋯。
認識我的人應該知道,會調酒?但充其量只是興趣的程度/會滑板?只有通勤加一些小花招的技術/拳擊手?過過幾招強身健體的程度,任何一個都只能當作興趣使然的程度而已。也許現在多了一個,寫作者,但依然是養不活自己的!
說到這裡似乎無法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或是斜槓青年,自己不夠強怎麼辦!
成功本來就不是一時半刻能成就的事,更何況什麼才算是成功呢?其實別被成功的故事騙了,往往成功的人會在故事中提到他有多麼的努力,怎麼經營人際,做了哪些選擇等。但其實成功往往最關鍵的便是機運了!不是說他們不努力不自律,這些只是成為成功的必要條件而已!我們能說那些創業失敗的人不夠努力嗎?我想往往是輸在機會及運氣上吧?
說了那麼多好像做了努力也不對?不過不努力是絕對不會走在成功道路上的!
- 0—1的差距
許多人想要成為多職者,但不知到如何開始、如何行動。
但其實很簡單,只要從原地,踏出去一步就好了!
有些人想要縱橫股市,怕賠錢而遲遲沒有入場;有些人想成為部落客,卻猶豫寫不出好文章而不動筆;有些人想成為廚師飲料師,卻在做完以後沒有輸出而變成興趣使然的一道晚餐。
遇到這種狀況,最好的辦法沒有捷徑,便是踏出第一步,
開始第一筆投資,寫出第一筆文章,發出第一道食譜,並持續的行動!不要怕失敗因為起初沒有什麼失敗的後果,股票再賠就那些(少量進場),文章大不了就沒人看,食譜頂多做出來不好吃!並沒有傾家當產後果需要承擔!
接著就是持續一步步的往前走,持續觀察股市紀錄盈虧,持續寫作一年,持續輸出菜譜菜色,第一年不用保持著一定會成功一舉成名的心態,當作訓練,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不一定會成功,但你已經在路上了!
- 為自己的興趣加點難度
其實每個人都有很多不同的興趣,
一樣是學跆拳道,有人可以兼職做教練,有人只是運動防身;
一樣是調酒,有人可以教學交流,有人只能在家自己喝;
一樣是旅遊,有人可以出遊記,而有些人只是走過看過。
為自己的興趣增加點難度,興趣本來就是隨個人的喜好而從事的活動,從中更是容易得到成就感,若是要把興趣變成能夠帶來產值的能力,興趣便需要再更精進!
為此千萬不要把興趣當成工作,這樣很有可能會變成從中得不到成就感,變成一股無形的壓力,便半途而廢了!
一步一步來,可以先從更精進做起,譬如跆拳道要在半年到一年取得進階的色帶;參加調酒的課程精進技術,以參加業餘的調酒比賽為目標;將旅遊一次次的紀錄下來,從一篇篇幾百字,到圖文並茂的幾千字。
為自己的興趣增加一點難度,並從中得到成就感,我想不知不覺,你的興趣便會變得具有產能,讓你更有自信的在自己的職業後面增加一些斜槓!
3. 成長,請先折磨自己
在日文裡面,『學習』的漢字是『勉強』
我想日本人也許比我們更懂,學習與成長的過程是件痛苦的事吧!
要成長不外乎,學習;訓練,世界上很少看到所謂的「天才」,一學就會,又或者無師自通,如同我前一段講的,當從0到1後,如何在往100邁進,又是另一件事了。
當今的做的事情開始有了難度,開始有壓力存在的時候許多人就會依循著人類的本能、逃避、好逸惡勞,要怎麼繼續前進彷彿成了攀爬喜馬拉雅山的難題。
人會逃避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就是你還不夠渴望(想要)!當人很想要一件物品的時候,便會付出許多的心力來尋求得到的方法,然而這又有點矛盾;
簡單的講解一下:人們都很渴望成功,但成功之路需要付出很多代價,例如時間,金錢,訓練,學習等,而這些代價便是人們覺得痛苦的一件事!第一你並不知道要付出多少才能有回報,第二付出的過程往往帶來身體心靈上的副作用(像是肌肉痠痛、疲勞、休息時間減少等),因此許多的人不是停留在原地,又或是半途而廢!所以說當你夠渴望一件事的時候,便會忘記你所付出的代價!
然而即便有多麼渴望的事情擺在眼前,也有可能半途而廢,這時候便是需要除了渴望這個動力來源以外的能量來幫助你了!便是意志力,當想放棄的時候,心理上排斥、想休息、惰性發作的時候,便需要意志力輔助你繼續走下去,有時候適度的彈性的放鬆,可以讓你的意志力,渴望的動力延續下去!
我想書中有一個我很贊同也已經開始實行的方法,介紹給讀者:
- 自我管理的方法
許多書籍都有自我管理的教學與方法,但我認為每個人都需要找到的是屬於自己能夠適用的,才是關鍵的所在!
晨間日記
(1) 訂立年/月/週/日計畫與回顧檢討
年計畫:年計畫可以訂立一些籠統的大綱,或是較大的目標,以及各項挑戰,因為一年當中的變數很多,所以可以不要太拘泥自己有沒有辦法完成。
月計劃:從年計畫裡再去區分出細項,分配在各個季度或是月份了,讓自己的目標變得有可行性,並且有脈絡可尋。
週計畫:近期必須完成的,或是一些小階段性的任務或是目標,可以紀錄在周計畫裡,讓你能完成月計劃裡的目標!需要約會,參加活動,展演,也是月計劃跟周計畫適合紀錄的!
日計畫:這就比較瑣碎了,因為日常的臨時得變動及瑣事都會出現在日計畫開始,建議從前一天晚上就建立好隔日的計畫,隔天早上在閱覽過一次日計畫,便可以很明確的知道自己今天必須完成哪些工作了!
(2) 回顧
建議每週/月/年進行一次回顧,檢討自己距離目標所做的努力是否有所收穫,又或者發生了哪些不可預期的事需要處理,便可以從中發現到自己是否需要調整及分配自己的工作內容/進度/時間分配/等事項!
而日計畫建議是於一日的工作結束,並要計畫隔一日的工作計畫時做檢討,以便於延續前一日的進度且訂立出合理的進度範圍,並且不會產生斷斷續續或喪失關聯而導致迷失大方向。
4.此時此刻,就過自己的人生吧!
正如我開頭所述的,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能作主!
我想這一章是作者與每個讀者的對話,所以這一小節我只發表我自己的想法,並未引用書中的概念。
雖然這本書叫斜槓青年,但每個人的夢想及道路是不同的,並不是成為多職者便是快樂的人生,亦不是成為專家職人才是明確的目標,人生亦不是筆直的單行道,最重要的是在這條路上能夠不愧對自己,昂首闊步的朝著自己所理解的,自己所期望/期待的目標前進,並且深刻的理解自己,接納自己,才是真正的不虛此生吧!
後記:
有些讀者也許有發現,為何我的文章後面有出現一串英文字母『HBDYWI』
這其實是一段縮寫意旨『How bad do you want it!』『你有多渴望成功!」
HBDYWI